訪談報告 ─ 羅左欣
採訪 & 撰稿 | 林子嘉
受訪者經歷
從事跑酷運動8年,是一名職業工作者在台灣摩猴室就 職,並擔任台大、清交的社團指導老師也在陽明山上一所國小社團指導老師;另外也有跟其他跑酷場館合作,工性質較偏向自由者。
Q1:請問您認為什麼是跑酷?
A1: 就我的觀點,我認為是「如何與環境互動」。跑酷並不拘限於運動方面,而是包含許多面向:舉凡教育、藝術、思想等不同形式的呈現,廣義上來說,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:跑酷透過身體的投入帶來認知上的發展,過程中會對環境產生不同的想法和自我的觀點,並和不同的人及環境上的碰撞,產生價值觀上的衝擊,而釐清自我的價值觀。
Q2:請問以您本身為例,就思想和價值觀方面而言,從跑酷中產生的具體轉變為何?因為大多數人的想法可能僅止於變得更靈活、勇敢等。
A2: 這方面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所接觸到的人和環境。就我個人而言,會是在觀察理解事物時,能夠從不同面向及角度切入,我以比喻的方式說明:就像是跑酷中遇到的障礙物,生活中也會遇到不同的困難;而在跑酷中,我們練習如何和障礙物互動,可能是跨越,可能是繞過,可能是其他不同的技術,在跑酷中並沒有對錯;同樣的道理,在遇到生活中的問題時,比起只是觀察,我更能夠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問題,尋找更多的解決方式,甚至有時停滯不前或另闢蹊徑也是有效的選擇。所以總結來說,我從跑酷學習到能夠以不同想法觀點去發想思考。
Q3:具體而言,您現在在跑酷上有什麼目標或是期望從中獲得的嗎?
A3: 我認為跑酷遷移性很大,跑酷是一種具鬆散性的行為,鬆散性指的是在不同的環境能夠有不同的表現方式,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,我認為他是新興運動中,最有潛力的一種。因此我希望能夠推廣跑酷文化,使他變成全民運動,這也是我目前所努力的目標。
Q4:請問在跑酷推廣及教育上,除了跑酷技術、文化及教學技巧外,有什麼是需要學習或具備的技能呢?
A4: 就推廣及教育而言,我認為如何讓自己所認可所從事的行為被他人認為是有價值的,是非常重要的。從這方面來說,行銷、溝通表達和尋找資源的學習是必備的技能。而就台灣跑酷圈來說,這方面是缺乏的:因為大多數都是從街頭開始的,是因為個人興趣而開始的,所以更多注重的都是技術層面。所以在推廣及擴張的階段,如何獲取這方面的能力,就是首要的課題。
Q5:我知道您有計畫就讀研究所,您想要從研究所中獲得什麼?
A5:最主要來說是尋求資源協助推廣。具體來說,在研究所中,研究能力、知識是必須具備的,以探討問題、研究問題並透過論文表達出來,而過程中會需要去尋求資源,我稱之為體制內的教育。而體制內的單位對於業界單位來說,有比較豐沛的官方資源,有比較多的政府資源挹注;雖然說,從業界也可以獲取資源,但目前在台灣,在體制內對於跑酷的研究及推廣還是較少的,而透過體制內的教育,可以獲得如師資、人脈、專業知識之類有助於推廣的資源,這是我就讀研究所的目的。
Q6:您原本只是將跑酷視為興趣,那再將跑酷融入工作後有什麼轉變?
A6:我認為可以用一句話總結:「做的事情要有人願意買單」。必須要為工作負責,要滿足客戶的需求。例如在教學上,技術或文化可能不是家長想要的,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休閒活動,因此就必須在兩者間權衡,必須以你可以接受,客戶也可以接受的型式,必須認知到市場和純粹興趣的不同。
Q7:請問你對跑酷的發展有甚麼願景,希望他在社會上有什麼定 位?
A7: 成為全民運動,具體的定位有三點:冒險教育、全民運動、自我探索,會是以戶外冒險的方向去推廣,類似於登山、攀岩、溯溪。而我所申請的研究所也是關於這個領域的,希望能從中學習並獲取資源。
Q8:請問你對於跑酷競技化運動的態度為何?
A8:現階段我不支持。在一開始的跑酷文化發展時,提倡的並不是競爭型的意識,他們所提倡的是成為強壯有用的人,更偏向於自我提升。雖然說每個人詮釋的跑酷不一樣,但我所接觸的文化,是不鼓勵競爭的;而我認為競賽也會阻礙對跑酷的認識,可能會忽略跑酷的文化和歷史發展,而只專注在其動作或是表演性上,對跑酷產生既定的印象,進而影響跑酷的初衷和本質。
Q9:請問對於跑酷商業化,如和服飾、文創、娛樂產業結合的態度為何?
A9: 這有一部份取決於希望跑酷在社會中有什麼定位,和帶來的影響。比方說,跑酷的電影可能使更多人想要了解跑酷,想要認識跑酷文化,這就是正面影響;但也有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標籤,或是被有心人士假藉跑酷名義牟利,又或是跑酷被當作表面形式的商業宣傳等。最終仍要端看商業化帶來的影響,而影響可以從對跑酷本身的影響、對社會的影響、對個人的影響來評估,而現在還不能下定論。
Q10:對協會這類體制化的組織的看法,及它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?
A10: 跑酷還在發展期,可能未來5到10年會有不同的方向。而協會中會有不同立場的人,可能帶來化學變化,使跑酷文化更為豐富;但也可能因為資源有限,而需要去爭取資源;但也可以更有組織的推廣,或向政府單位爭取資源。因此無法從一而論,最終仍要端看其帶來的影響,關鍵的問題會是:「這些影響會不會是我們想要的」?
Q11:我個人對於設計的理解是「透過創造或是詮釋的方式表達理念或是思想」,那就我看來跑酷本身很接近此定義,即透過身體上的行為表達思想。那請問對於和設計產業合作有沒有什麼想法,例如平面設計、網頁互動、電影或是社群經營等媒介?
A11: 電影已經有了,就設計而言,我認為只要想得到都可以,或者說食物也可以,甚至是行為(貓、兔一般的動作等)、舞蹈等,只要能夠詮釋跑酷的精神的載體都是可以。我認為設計只要你有想到,你設計的好都是可行的,設計和跑酷類似,是具有鬆散性的,並沒有限制在單一領域。我覺得主要關注的點還是和設計媒介結合後可能帶來怎麼樣的效應,這種設計能夠解決什麼樣的問題。
結論:
這次的訪談,較多是關於對跑酷發展現況的理解,以及受訪者對於發展現況的看法以及願景。而我認為我所收穫最多的,最主要是在於對於問題的省思,使我思考問題時能更聚焦於行為的目的性,去思考「帶來的影響」及「應該做什麼」;此外,「做的事情要有人願意買單」這句話也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發,使我能從客戶出發的觀點去思考,能夠針對他人需求作計畫,以做出有別於從自身想法出發的提案。